James Coleman:教育研究的启明星

作者:Paul E. Peterson

翻译:Ging Lam

本文系Education Next杂志纪念《Coleman报告》发表50周年的系列评论之一。

曾有资深同事告诉我,一位学者能称得上明星,至少要包含5方面条件。尽管此前我曾竭尽全力想将此条件修饰为1个方面。但对James Coleman而言,即使按照最严苛的标准,他毫无疑问仍属于明星行列。因为仅看他对学校研究做出的贡献,我们也能轻而易举数出5个方面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他乃是《教育机会平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一书的资深作者。这本大头部著作由美国1964民权法案(the Civil Rights Act of 1964)和教育部委托撰写。该书发现,非裔美国学生总是被限制在劣等学校(inferior schools),其缘由并非是学校资源因种族构成而异,而是因地区而异。学生成绩并不取决于其所花的学费多少,而仅是略微取决于其所属学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同时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其他家庭背景特征对学生成绩也极其重要的。而在学校中,同龄人对学生成绩亦有重要影响,即黑人如果有机会和白人一起上学,前者的成绩会变得更好,而后者的成绩在混合班级中也不会有所下降。但美国约翰逊政府(Lyndon Johnson Administration)对这一调查结果有诸多不满,打一开始便试图隐瞒这份报告,但后来意识到没有其他学者能够为学校种族隔离问题提供更好的解释。

社会学家James Coleman的生平与贡献(一)

作者:Peter V. Marsden

翻译:Ging Lam

本文译自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005年第31期

本文回顾了James Coleman的非凡学术事业和成就,追溯其对后续研究的贡献,并重点关注1995年以后的文献对其作出的评价和定位。作为一名研究社会组织问题的学者,Coleman在教育社会学、政策研究、数理社会学、网络/结构分析以及社会学理论等领域获得了堪称巨大的成绩。可见Coleman在不同学术生涯的著作早已被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同行广泛引用。并且在过去十年间,Coleman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厘定工作更具有十足的影响力。而他曾经广受争议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如今也获得越来越密集的关注,并为理性选择分析在社会学中谋得一个有限但稳定的学术地位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涂尔干《自杀论》遭遇《行尸走肉》(三)

图片转自美国社会学会官方杂志Contexts专题页面[《涂尔干永垂不朽!(Durkheim Lives!)》]。

作者:Anna s. Mueller, Seth Abrutyn, and Melissa Osborne

翻译:Ging Lam

Edwin Jenner博士:自利-失范型自杀的案例

Edwin Jenner博士在丧尸天劫降临后的生活与其他人十分不同。尽管整个社会江河日下,Jenner博士仍能够融入小群体生活中。在世界末日的早期,Jenner博士与其他科学家一同被隔离在疾控中心,积极寻找治愈丧尸的办法。但是渐渐地,科学小组的许多成员都放弃了这个医学拯救计划,选择自尽。最后只剩下Jenner博士和他聪明伶俐的科学家妻子。当他的妻子死于丧尸狂热感染时,他便只剩下一人了。

当涂尔干《自杀论》遭遇《行尸走肉》(二)

图片转自美国社会学会官方杂志Contexts专题页面《涂尔干永垂不朽!(Durkheim Lives!)》。

作者:Anna s. Mueller, Seth Abrutyn, and Melissa Osborne

翻译:Ging Lam

Rick Grimes:统筹正在分崩离析的社会

在《行尸走肉》第一集中,观众看到主角Rick从昏迷中醒来。他震惊地发现社会在他“昏迷”时瓦解了:一条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散落的废弃汽车。而我们通过Rick的眼睛则完全看清楚这幅恐怖的社会场景:亚特兰大市在远处冒起烟火,而Rick到达市中心市,里面除却丧尸空无一人。这座美国主要城市彻底沦为一座鬼城。在宏观社会层面,Rick的所面对的世界俨然失去了其赖以维系的社会整合与道德规范。

当涂尔干《自杀论》遭遇《行尸走肉》(一)

图片转自美国社会学会官方杂志1Contexts专题页面《涂尔干永垂不朽!(Durkheim Lives!)》

作者:Anna s. Mueller, Seth Abrutyn, and Melissa Osborne

翻译:Ging Lam

本文译自Contexts2017年第16卷第2期

毫无疑问,社会内部的大规模动荡常常给人带来深刻的焦虑。当我们谈到社会剧变时,末日丧尸来袭就是一个极其令人不安的事件。但随着《行尸走肉》这样的电视剧广泛流行,我们中有许多人便有足够的时间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社会剧变中的人性的堕落。也许我们希望成为拥有超强适应力的那类人,能够娴熟地应对周遭不断变化的环境,并与其他理性人士结成联盟。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对社会解体的处世不惊。事实上,自杀在有关世界末日的节目中是一个恒常热议的主题。正如《行尸走肉》第一季的结局以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集体自杀告终。剧中最后一位科学家试图操纵大楼爆炸装置,迫使其同伴加入集体自杀。其中一名角色Andrea更抽泣着说,“你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全完了!全完了!”

还有第四种资本?关于迷情资本的理论(一)

图为波士顿大学副教授、纽约著名时装模特Ashley Mears及其专著《美丽的标价(Pricing Beauty)》。Ashley Mears在这一著作中以纽约模特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民族志参与观察法研究女性模特的生产过程。图片转自纽约时报专栏《一个模特教授(A Model Professor)》

作者:Catherine Hakim,曾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资深研究员、伦敦政策研究中心和柏林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

翻译:Ging Lam

本文译自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第26卷25期

本文提出一项关于迷情资本(Erotic Capital)的新理论,并将这种资本视作第四种个人资产(fourth personal asset)。这种资本是对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补充。迷情资本由六项或七项不同的元素组成,其中一项可描述为情感劳动。在富裕现代社会的性文化中,迷情资本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交友和婚姻市场的主要资产,更在在劳动力市场、媒体、政治、广告、体育、艺术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女性通常比男性拥有更多的迷情资本,因为她们在这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考虑到男性和女性一生中对性的兴趣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女性在利用她们的迷情资本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当前父权制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建立“道德”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会妨碍妇女利用自己的迷情资本来获得经济和社会利益。女权主义理论一直无法从这种父权观点中解脱出来,还强化了对女性的性活动、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以及女性对迷情资本利用的道德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