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A Gener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Class Structure”Erik Olin Wright

一、中心问题:作为非极化(nonpolarized)的阶级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在马克思的阶级结构分析框架下何以存在?

1、马克思主义者在没有放弃两极化阶级分析框架的情况下尝试作出回答:

  • 第一种情况,高级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必定是两极分化的,中产阶级严格来说只是个意识形态幻象(ideological illusion)

  • 第二种情况,中产阶级被视为其他阶级的一部分,典型的说法是“新小布尔乔亚(New Petty Bourgeoisie)”或“新工人阶级(New Working Class)”;

  • 第三种情况,中产阶级确实是一个拥有自己权利的新阶级,既区别于布尔乔亚,也区别于小布尔乔亚。如Gouldner的“新阶级”;

  • 第四种情况,处于流行标签“中产阶级”下的社会位置并没有一个实体

2、这些分析一来抛弃了马克思阶级关系分析的传统而转向了统治关系的分析,二来只是含蓄地承认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唯一可能替代方案。

这是Dalf Dahrendorf等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的办法,此外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保留马克思本人分析传统的前提下。

据悉Wright教授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其学生正呼吁学界友人做骨髓捐赠验血。

二、统治与剥削的概念辨析

1、统治的概念没有任何指定行动者利益的含义,它容易滑向多元压迫的取径。 2、剥削的概念不能被统治的概念所取代,它代表着社会存在相反的物质利益。

三、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问题

1、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诊断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即社会主义(最终版的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这里两极分化的概念框架困难在于这里不包含理解后资本主义阶级的标准。

2、为此一种可能的转向是采用以统治为中心的概念并采用新阶级概念作为分析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的基础,另一种转向是重建以剥削为核心概念的阶级分析,并在经验复杂性上将中产阶级纳入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结构之中。John Roemer是后一种取径的奠基者。

四、Roemer的阶级和剥削解释

首先,富人剥削穷人是通过两种途径:

  • 富人的所得来自穷人的剥夺;
  • 富人直接对穷人施加影响;

其次,剥削的概念既隐含着来自压迫者的经济压迫,也隐含着他们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压迫;

Roemer的贡献包括在交换关系的框架下建立剩余价值流动的数学模型,同时他使用博弈论的方式来定义剥削的不同形式。

五、“阶级-剥削同构原理(Class-Exploitation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1、Roemer的案例

在劳动力市场的孤岛(labor-market island)上,资本家雇佣工人,在信用市场的孤岛(credit-market island)上劳动者租用资本。两岛的人都拥有相同的动机,即在取得相同生计的条件下尽可能最小化劳动时间数。两岛唯一的不同是第一个岛允许人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第二个岛不允许人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允许人们以某种利润率分成的方式来租借生产工具。两个岛最终的结果是阶级结构和剥削结构都极为相似。

2、Roemer的中心概念

剥削的物质基础是对生产性财产的不平等分配。阶级由此定义为处在来源于剥削关系的社会关系位置之中。同的剥削机制被定义为不同形式的财产,不同的阶级体系被定义为对剥削模式的形塑起最重要作用的财富分配类型。 Roemer尝试提出“status exploitation”来收编中产阶级,这里有两个问题:其一是这已经偏离了他对剥削的分析的逻辑,因为地位与生产的物质条件没有必然关系。其二很难严格区分地位剥削和封建剥削,两者都是剥削者长期占有一个位置。

五、拓展Roemer模型:Wright的方案

六、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在极化的阶级分析框架中塞进“中产阶级”

存在各种剥削关系,这些剥削关系之间相互交叉,而中产阶级在某些领域确实是剥削者,在另外一些领域却是被剥削者。一方面中产阶级像工人,因为他们被排除在生产工具的所有权之外,另一方面中产阶级与工人有利益上的冲突,因为他们有效控制了组织和技能财产。

7.最后本文避免提出任何不可避免的序列规律“从封建主义到共产主义”等等,而国家官僚式共产主义也未必是资本主义的预定式。

现代社会阶级形成的过程和阶级斗争比传统马克思主义复杂得多。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本站作者